宛均 陳2020年1月8日早市的機車後座在母親的腦中總有幾個「特定」的攤販,每次只要到那裏買東西就有便宜貨,像是在市場入口的中藥行,母親一定會去那裡買些進補的食品,好在冬日煮一鍋超優質的火鍋湯頭,這時,再煎個蘿蔔糕就是絕配了。
宛均 陳2020年1月6日災禍傳說:臺灣習俗節慶的背後民初藝術家黃水文以蘿蔔糕為題,寫下一首詩:「粿拌菜頭好綵頭,年年衣食兩無憂。舉家吃罷菜頭粿,佳境迎來樂未休。」清楚顯露年節歡樂又無憂無慮的好心情。在現代甚至立為國定假日,予人闔家慶祝,但細想背後的源流,便可以發現,節日的創造往往都需由個人悲劇,或是祖先集體的災禍故事說起。
宛均 陳2020年1月2日再來一盤,阿嬤的蘿蔔糕「阿嬤牌蘿蔔糕」指的當然不是買外面現成的蘿蔔糕回來煎熟,而是遵循古法製作:先用石臼將浸泡一晚的在來米磨成米漿,再把切好的蘿蔔絲、香菇、紅蔥頭酥拌炒調味,最後將所有材料混合大火蒸熟。
宛均 陳2019年12月30日吃蘿蔔糕是臺灣過年傳統嗎?現在臺灣人都知道過年要吃蘿蔔糕,不僅寓意「年年升高」,也因蘿蔔在閩南語裡唸作「菜頭」,象徵「好彩頭」。但其實翻閱文獻可以發現,《臺灣通史‧歲時》裡只見年糕的蹤影:「元旦,各家先潔室內……是日各家皆食米丸,以取團圓之意。……初三日,出郊展墓,祭以年糕、甜料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