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你的中秋節,我的中秋節

撰文/廖子維  攝影/陳宛均

「叮咚!」手機的line群組傳來一張照片,在靠近中秋節前的一個禮拜,是父親傳來家裡做好的綠豆椪,一張照片,令人想起了很多過往的中秋節故事……


近幾年的中秋節,一家烤肉萬家香在臺灣社會蔓延開來,就像那施放的煙火,飛到天空,所有人抬頭都看得見的燦爛。小時候,吵著要在中秋節烤肉,喜歡這樣的熱鬧,這樣的趣味,即便,總是讓母親忙得暈頭轉向。這樣的中秋節,在現代小孩的心中,莫過於是最期待的佳節活動了,反倒父親那一輩的中秋節,卻有著不同的體驗與記憶。


剛放完暑假的開學日,走路回家途中都會經過的「豆沙行」,飄出一陣陣香甜的綠豆仁味道,撲鼻的香氣與空氣中瀰漫的分子,尤其在接近中秋節佳節的前夕,味道更顯得明顯,因為做豆沙餡工人正忙著把餡料備好,準備賣給製餅的業者。父親說起了當年對中秋節的印象,月餅在那時顯得罕見且奢華,只有在特定節日才會看得見,以前的餅都比現今賣的還大,是父親對時代差異的經驗之談,或許在那個臺灣經濟起飛的年代,月餅的傳統內餡與真材實料的體積,是現代講究精緻且多樣化的世代,聽在耳裡卻無法形容的口腹之感。


說著沒有烤肉的中秋節,在父親的兒時回憶裡,是綠豆椪、柚子、公園賞月與煙火的單純日子。而在我這八年級生的中秋節,留下的就是烤肉的歡笑聲罷了,也許,多了份的,是近幾年母親開始習得做月餅的技藝,每逢中秋節就開始想念起充斥滿廳的餅味與豆沙味,我想,父親應該也因為這樣的味道,在心中默默憶起當年那個經過豆沙行的小男孩了吧!


想知道更多呷捌捌陸和臺灣小吃👇👇👇

IG粉絲團連結:

FB粉絲團連結:

YT連結: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