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詩詞入題:文學裡愛玉的浪漫想像

已更新:2019年9月8日


          撰文/廖子維   攝影/陳宛均  

不一樣的愛玉風貌,一道微光從透亮的玻璃杯穿透而出,照亮佈滿在旁的愛玉凍,享受點綴其中的柔軟。


「也香香,也甜甜,也有少年時,青春的記持(記憶);也酸酸,也冰冰,也親像愛情,難忘的滋味。」這是一首收錄在江蕙2008年專輯的歌曲──《檸檬愛玉》,歌曲跳脫二姊以往的苦情歌路線,以輕快的旋律,訴說男女戀愛的滋味,就像檸檬與愛玉組合一樣,只有合一起才是絕配。以往,文人也都會拿愛玉作為主題,加入文學式的想像與譬喻,往往讀起詩來都有額外創造出的獨特味道。


連橫的《台灣通史.農業志》裡寫到愛玉的由來、命名及流傳,因均未有方志文獻收錄,所以記載自老人口中得知,在道光年間一位同安人,經商往來嘉義時路過大埔附近的山溪,因為天熱口渴想飲溪水解渴,發現愛玉樹果子掉落在溪而水面成凍的傳奇故事,後來拾起愛玉子返家實驗,將愛玉成凍給女兒拿去賣,因為女兒叫做「愛玉」,久而久之就成了在眾人口中傳開的「愛玉凍」。


另外,被連橫推崇為佳作的林幼春〈愛玉凍〉二首,寫得浪漫且虛實交錯,讀來自有一傳奇的詩化意境。用「愛玉」女兒成詩裡的主角,描寫她的孝行,及如何在獲得仙方後,開始入山林採集,像月宮玉兔搗藥一樣搓揉愛玉子,後於酒舍茶棚流傳的神話般的故事,而其中「先挹秀膚姑射雪,更分涼味月宮寒」一句描寫愛玉質地與口感,清涼滋味如同置身在廣寒宮裡,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氣。


與林幼春不同的,彰化詩人吳德功雖一樣書寫〈愛玉凍歌〉:「明亮恍惚水晶兮」、「色欲同夫琥珀兮」,卻以似楚辭的樸質文字敘述,讀來更有一杯愛玉在眼前的寫實。而嘉義醫生詩人林玉書則以一首短短的七言詩:「一杯當作美人看,雅擅芳名遍武巒。儘有熱腸憑灑卻,劇憐療不到儒酸。」將愛玉比喻成美人,說其聲名遠播的雅名,卻也藉其暗喻自身。在源遠流長的歷史之中,古今詩人同有的身世之感,藉飲一杯愛玉入口,願能如同將暑氣一般都帶走。






參考資料:

1. 愛詩網:台灣古典詩主題詩選資料庫。

2.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:臺灣文獻叢刊資料庫

3. 臺灣詩鈔(1970),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,522頁。

4. 連橫,臺灣通史(1962),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,頁671。


想知道更多呷捌捌陸和臺灣小吃👇👇👇


IG粉絲團連結:


FB粉絲團連結:


YT連結:

Kommentare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