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好漢仍提當年勇!從蚵嗲回憶軍旅生活

撰文/歐柔維   攝影/陳宛均

男人群聚在一起時,總喜歡把酒言歡,也不知怎麼的喝著喝著,非得炫耀自己的「當年勇」。尤其是我們父叔輩的那群,每年中秋節時,講當兵回憶已經成為老爸及三五好友的例行公事,邊吃著烤肉,當年賴叔叔遭逢兵變、陳阿伯踩到狗屎仍成為「金馬獎」得主等事蹟總會被一一被爆料出來。對他們來說,三十年的曾經在玩笑中似乎歷歷在目。


而我老爸是個嚴父,但每次說到當兵時眼睛總會閃閃發亮,他常說:「以前當憲兵時,我還攔過副總統呢!」但據賴叔叔補充的後話是,攔下副總統後被罵得狗血淋頭。除了那些往事令他們回味不已,軍營附近的美食也常讓老爸他們嚷著要故地重遊。老爸和賴叔叔之於公館的大腸包小腸;陳阿伯之於馬祖的麵線糊,美食在兵役生活中巧妙的調了味。


蚵嗲之於焦桐,也是如此的存在。在《味道福爾摩莎》的〈蚵嗲〉篇中他是這樣寫的:「我和小武蹓出營區,躲進一間彈子房撞球,又在隔壁吃一碗麵線糊;離開時忽見兩個憲兵,我們警覺地拔腿就反向逃跑,急急閃進冰果室,探頭出來,快速奔過貢糖店、理髮店、小吃店,跑離街道,穿過相思樹林,越過高梁田,跑上土丘,聞到炸蚵嗲的氣味。確定沒有憲兵追過來才放緩腳步,繞回那間小店吃蚵嗲。」


閃過兩個憲兵、三條道路、四間店面,只為吃上一個小小的蚵嗲。除了年少時的叛逆情節,美食的吸引也是很大的誘因。尤其比起臺灣本島,金門蚵嗲因為近蚵的產地,肉質細膩且味道鮮美,豪氣的撈上一匙,再搭配韭菜、高麗菜、胡蘿蔔、香菇,最後裹上麵糊,炸至金黃酥脆。咬上一口,便成了許多金門阿兵哥難忘的美味。


如今時代大改,兵役制度從四年轉為四個月、士兵多數成為替代役、公館的大腸包小腸從35元變成60元,老爸他們經常感嘆歲月不饒人。不過有趣的是,每當經過公館那間大腸包小腸店時,老爸依然會興沖沖的下車,對著老闆大喊:「來一份蒜多的啊!」


想知道更多呷捌捌陸和臺灣小吃👇👇👇

IG粉絲團連結:

FB粉絲團連結:

YT連結: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