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海邊的蚵仔躺在城裡的盤子

撰文/王姿云 攝影/陳宛均

他是來自沿海城鎮的孩子,瘦瘦高高的身材,被太陽曬得黝黑的皮膚,笑起來有一口潔白的牙齒,就像我們相遇的那天,晴空萬里。


遇到這個海港少年,純屬運氣,那時我正巧揹著相機,為了攝影作業來到深具歷史感的臺中中區。沿著老巷子走走停停,不時透過相機觀景窗欣賞城市風貌,倏然一股香氣飄來,我轉頭一瞧,發現竟然是一家賣蚵嗲的小攤販,老闆熟練的將麵衣裹在勺子裡,覆上韭菜,加上飽滿的蚵仔,再添最後的一層麵衣,把整隻勺子放入澄黃的油中酥炸,嗶嗶啵啵的聲音十分熱鬧。


我站在一旁目不轉睛地看著老闆的好手藝,忍不住也叫了一份解解饞。剛起鍋的蚵嗲呈現誘人的金黃色,彷彿還能聽見嗶啵聲在麵衣裡竄動,連蚵仔都變得活蹦亂跳。


基於對攝影作業的執著,我拿起相機開始折騰手中的蚵嗲,這時,原本坐在老闆身邊,忙著剁韭菜的男孩開口問道:「你在幹什麼啊?」

一邊擺弄著相機,我一邊向他解釋來到此地的原因。看著他盯著相機的眼神,好似頭上的太陽一般耀眼,我好奇地問:「你對攝影也有興趣嗎?」男孩有些羞澀的點點頭,說他想拍下奶奶家的蚵棚給媽媽看。


蚵棚?我來了點興致,追問為什麼。在男孩零瑣的敘述裡,故事展開了全貌:原來男孩的爸媽在城市裡打拼,而他從小由身為蚵農的奶奶帶大,童年裡盡是海風的味道;長大後被生活逐漸穩定的爸媽接回臺中居住。儘管生活充斥著都市的繁華,男孩最想念的,還是那個海風味的小鎮。


而這家蚵嗲正是親戚的店,男孩是來這打工的。他繼續剁著韭菜,低頭說:「我想給媽媽看看海裡的蚵仔,那跟城市裡的蚵仔不一樣。」語氣裡有著不易察覺的落寞。


幾句閒聊間,蚵嗲已下肚,我在離開前徵得男孩的同意,拍下他工作的畫面。


坐在回程的公車上,我看著相機裡的男孩,祈禱他能得償所願。


想知道更多呷捌捌陸和臺灣小吃👇👇👇

IG粉絲團連結:

FB粉絲團連結:

YT連結: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