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曆十五的麻糬大又圓
- 宛均 陳
- 2019年11月14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撰文/王姿云 攝影/陳宛均
「放鞭炮啦──」聽到疾呼聲,眾人紛紛朝廟口望去,怕驚擾小孩的阿嬤還會貼心地替乖孫摀住耳朵。喜慶的大紅鞭炮劈哩啪啦炸翻了天,歡天喜地的為這天迎來好的開始。善男信女們虔誠的喃喃祈禱,不時抬頭凝視觀音菩薩的莊嚴面容,在煙霧裊裊中,彷彿能看見神明慈愛的一抹微笑。
這所位於新竹科學園區內的金山寺,是我高中上學的必經之地,每逢初一和十五都會搭起棚架,儼然像個小型的廟會。其實最剛開始,我根本不曉得金山寺突然變熱鬧的規律,直到一個晴朗的傍晚時分,我心血來潮走進了金山寺的廟門,發現裏頭沒有想像中的狹隘,雖然廟小,但四處都能看到歲月的痕跡,一磚一牆、一草一木,似乎能從中窺探歷史的腳印,如何行走,如何停留。

在廟內轉了一圈,生性喜愛熱鬧的我還是被廟外的喧鬧聲吸引。定睛一瞧,發現棚架下是辦桌用的紅色圓桌,上頭放了好大一盤鐵盤,裏頭有著一層厚厚的花生粉,和一袋袋裝在塑膠袋裡的麻糬。人們都聚在桌邊,自行將麻糬從袋中擠出,往花生粉上滾一滾,等白嫩嫩的麻糬沾上一層黃澄澄的外衣,便用公筷將其分成一個個方便入口的大小,再夾進手中的塑膠杯裡食用。
我拿了個塑膠杯,享受別人的勞力成果。麻糬甫一入口,就能感受花生粒和砂糖的顆粒感,以及帶著香甜的濃郁滋味,嚼一嚼,麻糬本身的米香便像鞭炮般在口中炸響,雖無法嚼碎,但吞入肚裡時,味蕾上仍有著清新米香。
吃著麻糬,我問一旁納涼的阿伯:「今天是什麼日子啊?」阿伯笑瞇瞇的回答,今天是農曆十五,所以才有這麼多人來拜拜。看著我疑惑的神情,他接著好心的解釋,初一和十五都是大家拜拜的日子。
後來,我上網查了相關資料,才發現初一和十五拜拜的習俗,是因為早期買賣交易時的時間地點不一,十分讓人困擾,於是大家便協商在每個月的「農曆初一」與「農曆初十五」兩天,以「以物易物」的方式進行交易,那當天商人為了尊重當地之神,同時也祈求買賣順利、生意興旺,就會在初一與十五拜拜。
不過當時的我自然不會知道這些,只是嚼著麻糬,看著香爐裡線香的煙冉冉升起,覺得那彷彿就是信徒的願望一般,上達天聽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