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包裹著的滋味與回憶:妳好,麻糬阿姨

撰文/歐柔維   攝影/陳宛均


「媽媽,我想吃餅乾!」「不行,那種垃圾食物沒有營養。」記得十歲以前的我,無異於一般孩子不停將正餐拒於千里之外,零食就像韓國明星一樣,令人有追逐購買的慾望。想當然國小的孩子沒有經濟能力,只能眼巴巴央求著大人,卻總是遭到無情的拒絕。一天,心血來潮的家人走入熙熙攘攘的夜市,對吃零食有堅強意志的我,不放過可以吃甜點的機會,瞪大我的「鷹眼雷達」坐在爸爸肩上巡視著所有的攤位。忽然間,一個小小的餐車闖入我的視線。


餐車的陳設簡單,木頭桌面有一個掀開式的透明硬塑膠殼,被保護的黃色餐盤中,底部鋪陳整片花生粉,上方羅列著數顆圓潤飽滿、白皙透亮的麻糬。如同發現新大陸的我,立刻試探性的向媽媽發出「想吃信號」,以為會再次被拒絕接收卻意外的得到了回應。當我在腦中灑花慶祝的同時,媽媽動作迅速地買好了麻糬準備離開。被大人背著往前走的我努力的向後探,想要記住這間難得可以吃的「稀有品」,卻只記住「麻糬阿姨」對我親切又慈祥的微笑。


阿姨的麻糬不同於以花生醬為餡料的大福,是傳統包裹花生粉的類型,雖然內外都是以花生粉搭配略帶米香的麻糬,卻有些許不同,比較起來內層花生顆粒較大而且甜味更甚,外層則是香氣濃厚的但顆粒細緻的花生粉,兩者相輔相成也造就我對好吃麻糬的標竿。用微笑「捕獲」我的麻糬阿姨,也成了我的「好朋友」,每每經過攤位必定會停下來向阿姨分享幼稚園的趣事,喜歡孩子的阿姨也會在考試滿分時多送一顆麻糬給我,成為童年中最難忘也最溫暖的滋味。


國中後因為種種事情,我們搬離了原本距離夜市很近的家。本以為身體不好的麻糬攤阿姨再難見到,卻在某天的馬路邊看見熟悉小攤位,以及身形佝僂的阿姨。我遠遠的看著,腳下有如黏著強力膠一般,無法向孩童時代一樣,飛奔向阿姨,無所畏懼的問:「阿姨,妳好嗎?」


想知道更多呷捌捌陸和臺灣小吃👇👇👇

IG粉絲團連結:

FB粉絲團連結:

YT連結: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