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間的刈包香
- 宛均 陳
- 2019年12月19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撰文/廖子維 攝影/陳宛均
天空翻起魚肚白,一大清早的廚房飄散的香氣,混合著灑進房間窗邊的暖陽,讓安穩躺在床上的瞌睡蟲漸漸甦醒,默默睜開惺忪的睡眼。緊接迎來的是一連串的呼喊聲:「起床囉,上課要來不及囉!」這樣的生活情境在我的學生階段不停的出現,尤其在國中階段周而復始的出現。

一走進廚房首先瞥見的是母親拿著鍋鏟翻炒的動作,一旁的電鍋也冒著陣陣白煙,餐桌上擺放著花生粉及剛炸好的素排,從這些食材與烹飪的動作,我立刻就猜出了今天的早餐是「刈包」,而且是最傳統的口味。不一會兒,母親鍋裡的酸菜炒好盛盤了,我也將手中的白開水喝下,順勢用另外一隻手抓起一口酸菜幫母親「試味道」,今天是有點偏辣的口味,大該是前幾天阿姨送來一些自家種的辣椒,母親也就因此幫酸菜提點味。
「噹!」電鍋跳起的聲音也是萬眾矚目的焦點,掀起鍋蓋的剎那白霧搶先偷跑,正當彷彿迷失在雲霧繚繞的山林時,倏地,眼前的景物由朦朧漸轉清晰,是刈包皮蒸熟了!這時,我總愛湊在廚房等待觀賞一場色香味俱全的食物組合秀,因為母親要開始包刈包了。首先拿起雪白的刈包外皮,湯匙舀一勺花生粉鋪墊在那白麵皮上,夾上色澤略微暗沉的酸菜增加層次,最後放上一塊素肉排,簡單的步驟卻讓剛睡醒的小孩眼睛為之一亮,屏息著坐在餐桌旁等待一份台式漢堡上桌。
母親堅持每天自己做早餐,尤其是國小到國中階段,我猜想可能來自爺爺奶奶家整年早餐都吃稀飯的習慣,自從身為媳婦的那刻,母親就要每天早起煮早餐給家裡的成員吃,但小孩卻不喜歡每天吃著同樣的稀飯,因此,自從搬家後的早餐,就是母親重新開張的早餐店,不再是中式的清粥小菜,多了變化的西式、美式、有時再來個中西混搭,或是乾脆來個聯合國大雜燴,但總能撫慰正值成長極需營養的挑食胃口!
「起床囉!」、「噹!」、熟悉的炒鍋味道…由於今天的瞌睡蟲多貪睡了一會兒,直接拿著母親的手做早餐就出發去學校,沿途我猜今天的早餐一樣是刈包,打開一看,一樣的雪白、一樣的花生粉、一樣的酸菜,但卻怎麼也找不到素排,換成一顆煎蛋,我微笑著咬一口,期待著明天的早餐!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