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甜食不識鹹滋味

撰文/王姿云   攝影/陳宛均

每當媽媽從傳統市場回來,她手中的菜籃就成為我眼中的香餑餑,像個藏寶洞一般,總能翻出不同的驚喜。而我最期待的,就是那皓白色的米苔目,這簡簡單單的米條,也是有番講究的,若進了冰箱,其口感就稍嫌硬了些,因此我們家的米苔目很少能撐過第一晚,基本上都被我和爸爸兩個貪吃鬼吃個精光。


平時,媽媽會在我們渴望的眼光下,無奈的準備好黑糖水,將米苔目放入其中,用筷子攪散已經結團的部分。這時的米苔目像入水的小白魚一般,最外圍變得晶瑩剔透,隱隱可以看到黑糖水的紅褐色,在白熾燈的照耀下,好似波光粼粼的湖面,不時可以看到閃爍的炫目魚鱗。


有時媽媽興致一來,還會準備其他好料,像是綠豆、紅豆、粉圓等等,挖一大杓加進米苔目甜湯裡,每一口都能吃到綿密的香甜滋味。


米苔目甜湯令人流連忘返,但如果是在外婆家,那米苔目反倒成了我的拒絕往來戶,因為在客家的傳統裡,米苔目常常被拿來做成「乾炒料理」,搭配肉絲、韭菜和蝦米,是農家人主食的另一個選擇,而鹹香的豐富口感更是外婆的最愛。然而對於這樣的煮法,我只能仰天嘆息。


所以每次回外婆家,一看到桌上有乾炒米苔目這道菜,我就知道今天又是一場不見煙硝的戰場。

「姿云,來吃這個啊。」外婆笑瞇瞇的夾了一筷子鹹米苔目到我碗裡。

「謝謝外婆,我已經吃很飽啦,不用再夾了。」明明才喝了碗湯的我,無力地笑笑,埋頭努力消滅背叛甜湯的米苔目叛軍。

這樣的攻防戰,直到外婆倒下的那天。

得知外婆腰腹受傷,是一個晴朗的夏日午後,媽媽緊張的驅車趕往醫院,我則默默地跟在她身邊。看著躺在床上的外婆,我有些不知所措。雖然平時與外婆並不怎麼熟悉,也總不愛往外婆家跑,因為嫌棄那兒沒有網路、偏遠不方便,但總歸是相處二十多年來的親人,讓我不禁想起某一次離開外婆家時,媽媽說的一句話:「也許下次你就看不到他們了。」

趁著媽媽準備粥品,我探頭看著外婆說:「外婆您要早點好起來啊,我等著吃您做的米苔目呢!」

到現在,我仍然記得外婆應好時的微笑。


想知道更多呷捌捌陸和臺灣小吃👇👇👇

IG粉絲團連結:

FB粉絲團連結:

YT連結: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