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綠豆椪、綠豆餅、椪餅,我們在吃什麼餅?

撰文/王姿云 攝影/陳宛均


臺灣傳統糕餅可以追溯到清朝時期的漢人移民潮,距今也有三百多年的歷史,期間融入了日本、西方糕餅的技術與文化內涵,最終發展出獨屬於臺灣的糕餅文化,成為臺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。


在中秋節將近之時,也是月餅熱銷期的到來,但其實吃月餅這個習俗,是直到明朝才開始風行,明代沈榜《宛署雜記》中可見相應記載:「八月饋月餅。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麵餅相遺,大小不等,呼為『月餅』。」而綠豆椪作為廣為人知的一種臺式月餅,起源就來自臺中豐原區。它的餅皮為麵粉、油酥和水所製,內餡則是甜甜綠豆餡夾著鹹香肉燥,呈現渾圓的蓬鬆感,口感卻十分紮實。


不過在苗栗,有另一種同樣使用綠豆餡料的傳統糕餅──綠豆餅。乍看之下,綠豆餅和綠豆椪只有一字之差,但綠豆餅的餅皮不摻油,所以內餡會在烘焙時由餅皮的密合口流出,像是待放的花苞,也因為這樣特殊的造型,又有「綠豆凸」、「月光餅」、「肚臍餅」或「奶頭餅」之稱。


關於綠豆餅的由來,傳說是來自日本的糖廠技師,因為思念家鄉的和菓子,於是和苗栗的糕餅師傅利用綠豆和地瓜等食材研發出來的。苗栗早期過中秋節時,並非每個家庭都買得起月餅吃,就有許多家庭用綠豆餅代替,進而也加深了綠豆餅和苗栗客家人的連結。

至於綠豆內餡的使用,在連橫《臺灣通史》有相關的紀錄:「糕餅之餡,多用豆,或以麻,或搗落花生為末而和之。臺灣產糖,故食糖亦多也。」


另一個常與綠豆椪混淆的是臺南傳統糕餅,椪餅。「椪」這個字,推測是由閩南語轉化而來的現代字,為「膨脹」之意,因此椪餅的外型自然如綠豆椪般圓乎乎的,但不同之處是它以黑糖、麵粉及水為主要原料,外殼香脆,內部中空如一顆氣球,黑糖餡料則沉在餅底,具厚實的咬勁,香氣十足,所以又稱為「香餅」。


有趣的是,在《熱戀林百貨‧熱戀臺南:以「林」為圓心,最有溫度的府城時光漫步》裡寫道,臺南古時有「吃三個椪餅,等於吃一隻麻油雞」的說法,早年一般人家無法供給麻油雞給產婦坐月子,臺南人就以有黑糖內餡的椪餅替代,在餅中央敲破一個洞打入雞蛋,再以麻油慢煎至雞蛋全熟後食用。因為麻油和黑糖都屬於溫補的食品,有助於婦女產後保健,因此黑糖椪餅又有「月子餅」的稱呼。甚至當地有一句俗諺:「草地蒼蠅也肖想縣口香餅。」意思是城牆外的人也想吃城牆內的香餅,大有消遣他人「癩蝦蟆想吃天鵝肉」的貶意,可見府城臺南人多麼以椪餅為傲。





參考資料:

1.臺灣通史(1962)臺北: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

2.宛署雜記-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

https://ctext.org/wiki.pl?if=gb&res=545777(取用時間2019/09/02)

3.張尊禎(2009)《台灣糕餅50味:舌尖上的懷舊旅行》,臺北:遠流出版。

4.王美霞(2018)《熱戀林百貨‧熱戀臺南:以「林」為圓心,最有溫度的府城時光漫步》,臺北:遠流出版。

5.徐宗懋主編(2018)《漢餅》,臺北:商周出版。

6.王正雄、廖月霞、蕭淑君(1997)《餅圓探源 : 豐原糕餅發展史暨文藝季活動紀實》,臺中:臺中縣立文化中心。

7.賴美芳(2014)《客家伴手禮創意包裝設計之研究:以苗栗縣傳統食品業者為例》,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碩士論文。

8.王純玉(2012)《系列電視宣導節目再現客家族群形象之研究:《感動石客》個案》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廣告學系碩士論文。

9.施華蘭(2017)《中部地區傳統糕餅的發展與演變》,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所碩士論文。

10.華家緯(2008)《傳統文化圖像研究──以木製糕餅印模為例》,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。

11.許素鈴(2012)《做餅、買餅、吃餅—臺灣糕餅變遷之研究》,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。

12.張尊禎(2008)《台灣老餅鋪與傳統餅食研究》,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
13.南部特有的古早味:椪餅,是古時做月子的補品?|自由時報

https://food.ltn.com.tw/article/5579(取用時間2019/09/02)

14.〈南部〉椪餅小檔案|自由時報

https://news.ltn.com.tw/news/local/paper/1049280

15.幸福苗栗-苗栗好食餅 最佳伴手禮|中國時報

16.椪餅之為用大矣哉! | 遠見華人精英論壇

https://gvlf.gvm.com.tw/article.html?id=59702(取用時間2019/09/02)

17.〈南部〉賴清德「椪餅」禮 古早富人點心|自由時報

https://news.ltn.com.tw/news/local/paper/1049279(取用時間2019/09/02)

18. 糕餅 - 品味臺南-咱在地的故事-在地食材-特色料理|台南市政府文化局

https://style-culture.tainan.gov.tw/tour/index-1.php?m2=17&id=23(取用時間2019/09/02)

19. WUTALK 一起「話」台南- 生命力新聞


想知道更多呷捌捌陸和臺灣小吃👇👇👇

IG粉絲團連結:

https://instagram.com/tsiah886?igshid...

FB粉絲團連結: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siahbabalo/

YT連結: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channel/UCc7ZmY2i0fBCzu7SH

Commentaires


bottom of page